守护“一江碧水”的信州答卷

时间:2025-09-04 来源:信州资讯 责任编辑:信州人家网 增大字号 减小字号 打印

文章摘要:近年来,信州区正以坚实的行动,书写着一份生态与民生共赢的精彩答卷。

信江,是赣东北大地的母亲河,滋养着信州儿女,承载着发展的希望。守护好信江的绿水青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石。近年来,信州区正以坚实的行动,书写着一份生态与民生共赢的精彩答卷。

攻坚克难,守护碧水蓝天净土

清晨五点半,一支赛艇正剪开平静的江面,疾驰而来。“根据每个会员的时间安排,训练从早到晚都有,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六七点。一节课训练时间在90分钟左右。”水上运动中心的凯希教练说。朝阳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金色的光芒泼洒在江面上,也为训练员们汗湿的脊背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边。那艘赛艇,便在粼粼金光中,变成了一支射向光明的箭。

“我们像在江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太酷啦!”引擎低沉地咆哮,摩托艇像一支离弦的箭,劈开了这一湾碧蓝。八岁的可可在爸爸的带领下来到上饶欢乐水世界,在江面上,她能闻到水汽的清新、阳光里的青草味,混合成一种独属于夏天的、刺激又好闻的“冒险味道”。“带孩子来感受一下赛艇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市民张先生说,这两年水越来越清澈了,是夏天带娃玩水的好去处。

生态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源于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持续攻坚。黑臭水体的排查整治防患于未然,饮用水水源地的风险隐患排查与规范化建设确保了饮水安全百分百达标。更重要的是,通过申报实施减排项目,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量已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的主要指标,为信江水质的长期稳定优良提供了坚实保障。如今,信州区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值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高达100%,一江清水奔流东去。

在大气防治方面,措施同样精准有力。通过强化工业污染治理、移动源尾气检查、“人防+技防”的秸秆禁烧管控等一系列组合拳,2024年全区空气优良率高达95.6%。“现在这天多透亮啊,晚上能看见星星,白天推开窗就是‘信州蓝’,呼吸都感觉是甜的!”经常在江边晨练的市民陈大爷笑着感慨道。在土壤与固废领域,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得到全过程严格监管,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无废城市”细胞创建等工作有序推进,守护着脚下净土和乡村环境。

监管服务并重,优化营商宜居环境

严格的监管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利剑,而优质的服务则是平衡生态与民生的润滑剂。通过开展多项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信州区办理了多起行政处罚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彰显了法治威力。同时,能力建设从未停步,应急演练、业务培训提升了执法队伍的专业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信州区旗帜鲜明地优化服务质量,致力为企业减负,杜绝“一刀切”。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好环境准入关的同时,加快环评审批,助力经济发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让企业能心无旁骛地搞生产、谋发展。积极受理并100%办结群众投诉,并通过“四下基层、三服务”活动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指导。“现在环保检查更规范了,提前有沟通,主要是帮我们找问题、指方向,而不是简单罚款关停,让我们能更安心地绿色发展。”一位园区企业负责人的评价,道出了营商环境优化的真切变化。

共建共享,凝聚环保合力

“孩子回来经常当‘环保小老师’,告诉我们垃圾分类、保护信江多重要。环境好了,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和下一代。”一位学生家长的感受,印证了环保理念正深入人心。

守护信江水,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建共享。信州区通过多种渠道,凝聚起强大的生态环保合力。

舆论宣传引导是关键一环。通过选树典型、深入学校的“低碳课堂”、在社区的普法宣讲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作风与纪律建设是保障,信州区通过深入开展学习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动,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环保铁军。督察整改则是推动问题解决的强大外力。“我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督察,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回应了民生关切。”信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前反映过的个别地方环境杂乱的问题,整改得又快又彻底。现在江边公园建得漂亮,设施也新,成了我们每晚散步遛弯的首选地,心里特别舒畅。”家住江边的王阿姨满意地说。

“城市小微水体虽小,但它们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信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补充介绍。信州区选取了一些已经完成整治的景观湖作为小微水体整治样板,通过种植绿化、修建人行步道、增设休憩座椅等措施,将这些水体打造成了城市生态公园。

信州区的绿水青山,实现了环境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民生高福祉的协同并进,生动诠释了“守护信江水,生态与民生双赢”的深刻内涵。这条母亲河,必将愈发清澈美丽,滋养信州走向更加绿色、繁荣的未来。(记者 贺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