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格”,治理见深度!“西市格格”2.0来了!
“没想到仅25分钟就解决了房租纠纷,不用来回跑部门,太省心了!”近日,在信州区西市街道综治中心的协调下,租客与房东的房租矛盾顺利化解,房东对这样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作为服务辖区7.8平方公里、22个社区及7万余常住人口的“平安服务枢纽”,西市街道综治中心以“一中心管平安、一站式解民忧”为目标,依托“西市格格”网格化服务,走出了一条贴合老城区治理需求的新路径,用精细服务温暖着辖区居民的心。
功能迭代:“一站式”阵地覆盖全场景需求
走进位于凤凰大道359号的西市街道综治中心,“E呼即办综合指挥中心”的功能分区清晰明了。2025年完成功能迭代后,这里划分出接待来访区、事件调解区、综合治理区、综合信息指挥区四大核心区域,并配套会商室、装备室,实现了服务场景的全面覆盖。在便民服务上,大厅搭建的“中国法律服务网”平台和24小时法律自助服务区,为居民提供着便捷的法律在线服务,日常法律服务需求在家门口就能满足;在治理流程上,中心将网格化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应急指挥、矛盾化解“四合一”整合,专人负责群众诉求的受理、分类、流转、回访,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限期处理”,形成责任与工作双闭环。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5年以来,“E呼即办”已受理工单3722件,响应率与办结率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进一门办多事”。
网格兜底: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以前邻里有矛盾,不知道找谁,现在网格员经常上门走访,小问题当场就能解决。”说起“西市格格”网格化服务,居民王大爷深有感触。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西市街道构建起“多元赋能、网格兜底”的立体化治理体系,推动治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
在多元解纷层面,街道搭建了“专业平台+特色队伍”双支撑。按纠纷复杂程度分级处置,一般纠纷通过“E呼即办+社区网格”现场调解,复杂纠纷则启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攻坚。以“姐佬倌”调解室为核心,街道组建了由专职人民调解员、“三官一律”人员、退休干部等参与的“1+N”调解队伍。截至目前,已累计摸排婚姻家庭、物业、经济等各类纠纷302件,化解290件,成功率超96%,辖区内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而在网格治理层面,“1+1+3+格格”工作模式的创新应用,打通了矛盾排查的“最后一米”。通过1名指挥长统筹、1名坐席员对接、3名执法队员支撑、社区网格员排查,线上依托“上饶市E呼即办”系统、“12345”热线打破信息壁垒,实时收集居民诉求;线下网格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聚焦邻里纷争、婚姻家庭矛盾等高频领域,通过入户走访常态化排查,对排查出的纠纷分类建台账、动态管理,简单问题就地化解,复杂问题上报街道会商研判,“小事不出网格、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成为现实。
机制提效:群众诉求“日清日结”
老城区诉求杂、响应慢是治理中的难点,为破解这一问题,西市街道综治中心以“即接即办 + 日清日结”为目标,不断优化全流程机制。“即接、即转、即办、即访、即结”“五步工作法”的实施,确保群众诉求当日响应、当日办结,从根本上杜绝了部门“踢皮球”现象;“简单问题网格直接办、复杂问题部门联合办”的分级处置机制,让居民诉求可直接对接网格员,疑难问题通过联席会议联动解决。
此前,德兴市龙头山乡南溪村村民在带湖路汽车站求助,称身无分文希望能回家。处置队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了解到该村民因务工被骗后,立即将其带至上饶市救助站寻求帮助,及时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还有一次,居民反映在店铺购买零食时,多次称重价格不一样,与店家发生口角。处置队员到现场核实,发现商家确实存在缺斤少两行为,在与民警现场调解无果后,将双方带回综治中心进一步调解,最终商家向该居民退还货款并支付三倍赔偿金,让居民感受到了“家门口的温暖”。
西市街道综治中心提供公益性调解服务,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对于婚姻家庭、金融借贷、邻里纠纷等常见矛盾,中心通过高效调解机制,显著缩短处理周期,部分纠纷可当场化解,较诉讼、仲裁等司法程序更能节省当事人时间与精力。此外,居民还可在此获得法律咨询、心理健康测评等日常服务支持。
如今,在“党建为魂、网格为基、资源整合、多元化解、科技赋能”理念指引下,西市格格们以精细化服务与高效能治理,持续谱写老城区基层治理新篇章。(见习记者 龚又琦 邓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