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殷殷嘱托 书写优异答卷】普惠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赋能千企万店向"新"而行
深秋时节,信州大地依然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在企业车间、在田间地头、在个体商户门店,一股股金融“活水”正通过信州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搭建的“彩虹桥”,精准滴灌至每一个急需资金的个体。这里,不仅是政策的传递者,更是企业成长的“加油站”和“贴心人”。
精准对接,“一对一”服务破解融资“开头难”
“真没想到,从咨询到银行上门,速度这么快!”信州区岑宇超市的店主回想起11月6日在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的经历,感慨道。年底备货资金周转压力骤增,一度让他眉头紧锁。而在服务中心,他得到的不是程式化的回答,而是一次“一对一”的深度咨询。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倾听需求,迅速匹配政策与银行产品,当场联系了多家合作银行。意向明确的九江银行响应迅速,工作人员立即带着移动设备赶到中心,现场为客户进行线上测额。当天下午,银行尽调人员便如约前往超市,安排放款流程。上周五,店主反馈说,20万元预授信成功获批。

从“等米下锅”到“资金到位”,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服务,生动诠释了中心“急企业之所急”的服务速度与温度。
这只是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们坚持“线上线下协同、政策知识并重”,不仅让“信州普惠通”平台成为19万余名用户的“随身金融顾问”,更通过一场场“普惠金融面对面”活动,将服务送到企业门口。今年前三季度超百场的对接、宣讲、走访,触达市场主体超万人次,让普惠金融从“纸上的政策”变为“手上的资源”。
深度赋能,“点对点”施策助力企业“爬高坡”
对于成长中的企业而言,融资不仅仅是“有没有”的问题,更是“好不好”、“贵不贵”的问题。信州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的角色,在此刻更像一位“金融医生”,为企业把脉问诊,开出最适宜的“药方”。
7月底,中心工作人员走访上饶市宗益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时,发现了企业面临的烦恼。正值下半年囤货高峰,企业急需大量资金备货,却希望能获得利率更优的贷款以控制成本。中心精准研判,立即联系了与企业地理位置最近、服务最便捷的上饶农商银行,并将企业的详细情况和核心诉求精准传递。

一场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旋即展开。农商银行经过审慎评估,决定将授信额度从原来的20万元大幅提升至200万元,同时积极向总行申请,成功将贷款利率从6.0%降至4.0%。这一增一降之间,不仅是200万金融活水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是每年节省数万元财务成本的实实在在的红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公司负责人的愁容变笑颜,正是普惠金融“增量、降本”目标最生动的注脚。
数据显示,这样的赋能并非个例。截至目前,“信州普惠通”平台已促成14.03亿元贷款审批通过,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降,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数千万元。同时,49.86万元贴息资金的精准投放,如同杠杆,撬动了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形成了“政策引导+金融赋能”的双轮驱动效应。
平台聚力,“心连心”协作构建服务“生态圈”
普惠金融的可持续与高效,离不开稳固的平台支撑和顺畅的协作机制。信州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深化协作,夯实数字金融基础,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

科技赋能,让服务更智能。 中心围绕“信州普惠通”平台持续深耕,根据用户反馈提出7项功能升级方案,让操作更简便,体验更流畅。同时,积极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完成30余类数据资源接口的摸排,为构建“数据共享、智能风控、精准服务”的普惠金融生态奠定基础。探索运行的“抢单池”模式,如同为融资需求插上了翅膀,让银行竞争性提供服务,企业拥有了更多选择权。
机制创新,让响应更高效。 中心不仅是信息平台,更是协调中枢。持续跟踪各银行在平台的响应情况,对否决贷款实行100%回访,深入分析原因,助力企业提升申贷成功率。通过与江西银行、浙商银行等开展深度业务交流,共同优化服务流程。这种“不放任任何一个问题”的闭环管理,推动银行审批效率不断提升,构建起“中心搭台、银企唱戏、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从个体户到农业企业,从线上平台到线下走访,信州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金融活水引入千企万店。(记者 贺驰宇)


赣公网安备 36110202000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