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解忧杂货店”
“僻静的街道上有一家杂货铺,只要写下烦恼,放进店前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得到答案......”这就是小说《解忧杂货店》中描写的奇妙故事。在信州区水南街道下滩头社区,也有一家特别的“小巷解忧铺”,只不过烦心事传递的方式不是通过牛奶箱,而是路过的一个招呼、进店的一次买卖、路边的一次“多管闲事”……
“发财老板,翠湖那儿的化粪池又堵了,臭气熏天的。”“发财老板,楼下房东和租客吵架了,你快去看看。”“发财老板,我家里最近出了点事,心里很烦,能和你说说吗?”……诸如此类的对话,常常发生在“发财超市”门口,“发财老板”对问题的妥善解决常常紧随其后。时间长了,“有事找发财老板”成了不少下滩头社区老居民遇到问题时的办法,发财超市也逐渐成了下滩头巷的“小巷解忧铺”。
打小生活在下滩头社区的周孝才,自打记事起,母亲就担任居民小组长,常常因为社区邻里之间的事情忙前忙后。长大后,他一边经营着“发财超市”,一边拿起接力棒,接替了母亲职责。由于在下滩头居住的时间长,对街坊邻里的了解程度,甚至高于很多刚进社区不久的工作人员,邻里矛盾、街边的争吵因为他的参与和人情担保,很快就能平息。
看着周围的叔叔阿姨年纪一天天大起来,腿脚也越来越不利索,出门办事不方便,信息渠道来源也不广,家里有些事也不方便去社区反映,周孝才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老邻居。
住在下滩头巷的八十多岁的徐爷爷子女都不在身边。周孝才经常去徐爷爷家照顾他,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天夜里,周孝才闭店后照例前往徐爷爷家,喊了半天却没人答应,他急忙拿出徐爷爷交给他的备用钥匙打开门,在床上发现了因为感冒而发热的徐爷爷,并及时将他送往医院救治。那天晚上,周孝才和赶到现场的网格员片刻不离地守在徐爷爷身边照顾他。徐爷爷清醒后,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紧紧握住他的手道谢。
还有一次,解忧屋里走进来一位花白头发、满脸愁容的老人家,他的眼神看起来毫无希望。对周孝才倾诉并失声痛哭:“为什么老天爷要对我那么残忍,我已经快七十了,为什么要让我失去唯一的孩子。”原来,一场重病让他的儿子永远离开了他。周孝才给他倒上茶水,聆听老人的倾诉,并全力将老人的情绪安抚好。
“居民愿意相信我,我很荣幸,不论是作为一名党员,还是长期居住在下滩头巷的居民,我都会全心全意为咱们老百姓服务,努力做好这个小巷解忧屋的管理员,并且努力传递这种正能量。”周孝才说。
一位平凡而又充满热情的共产党员,一间不大而又充满温情的解忧商铺,联合社区一起服务群众,“小巷解忧铺”解开了居民群众的烦心事,打通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记者 张星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