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财政局:三大创新举措为财政资金装上“安全阀”
近日,信州区财政局正式启动2025年度重点绩效评价工作,以更加精准、科学、有力的举措,推动财政资金管理提质增效,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财政动力。
本次绩效评价工作并非简单延续,而是实现了全方位的“版本升级”。区财政局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推出了三大亮点做法,致力于打造重点绩效评价的“升级版”,为公共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构筑起坚实的“安全阀”与精准的“度量衡”。
清单管理,精准锁定评价“靶心”
为确保评价工作有的放矢、直击核心,信州区财政局首次制定并运用了“重点项目筛选清单”。该清单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年度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聚焦民生关切度高、资金规模体量大、社会影响范围广的关键领域。经过审慎筛选,最终确定了30个重点评价项目和10个部门整体评价对象,覆盖教育、医疗、乡村振兴、交通建设等核心民生与发展领域,涉及评价资金总额超过8.66亿元。此举确保了绩效评价能够精准聚焦,真正做到“靶心不偏、焦点不散”。
三方联动与科学指标,让评价更客观、更立体
为提升评价工作的专业性与公信力,信州区财政局构建了“财政主导、单位配合、第三方专业支撑”的三方联动机制。评价过程中,将通过实地走访勘察、原始资料核查、多层次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项目一线,全面、立体地掌握项目实际运行状况,为形成客观、公正、真实的评价结论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本次评价摒弃“一刀切”模式,创新优化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效益”的逻辑框架,结合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指标体系不仅关注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和使用的合规性这些“基础分”,更加大对项目实施最终效果、群众真实获得感满意度以及长期可持续影响等“增值分”的权重,有效避免了“重投入轻效益、重过程轻结果”的倾向,使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强化结果运用,形成“评价-整改-应用”管理闭环
信州区财政局坚决打破“为评价而评价”“评价即终点”的旧有循环,着力构建起“评价-整改-应用-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让绩效评价结果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今年将强力推行“问题整改销号制”。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将向项目主管单位正式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人员及具体措施。财政部门将进行动态跟踪和督导,确保整改到位,完成一项,销号一项。
尤为关键的是,评价结果将与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实现“刚性挂钩”。绩效评价等级为“优秀”的项目,将在后续预算中获得优先保障;评价为“合格”的项目,将视整改落实情况调整其预算规模;而对于评价“不合格”的项目,则将面临预算暂停或削减,相关资金将被统筹用于更亟需、效益更好的重点领域。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牢固树立并严格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持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以财政管理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信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黄力 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