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上饶 当好主人翁】信州区文明实践活动火热进行~
7月9日的朝阳镇王村村,比夏日阳光更火热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风入心”宣讲——大学生暑期实践队带着蓬勃朝气进村了!当青春活力遇上古老非遗,当移风易俗撞上信州道情,这场“新风入心”宣讲会,硬是把乡村午后变成了欢乐的文化小舞台。
活动现场,“四个一百”文化导师下乡计划的非遗导师林妍含一登场就“圈粉”无数。她带来的信州道情《节约新风》,用地道的唱腔把“节约”二字唱得有滋有味,台下叫好声此起彼伏。唱罢,林妍含摇身变“讲师”,把信州道情的历史渊源、独特韵味娓娓道来,大学生们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惊喜。
最欢乐的环节当属渔鼓教学!“蹦蹦恰、蹦恰、蹦恰恰、蹦蹦”——林妍含手中的渔鼓一敲,轻快的节奏像带着魔力,大学生们立刻跟着比划起来。有人手忙脚乱找不准拍子,有人跟着节奏晃起身子,笑声、鼓点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像场小型联欢会。练得兴起,大学生们还和林妍含导师同台演出,默契的配合引得台下掌声不断,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用道情唱移风易俗,既让老手艺被更多人看见,又让新观念悄悄住进心里,这趟下乡值了!”林妍含笑着说。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的陈平同学更是收获满满:“不光学会了几句上饶方言,还能用它唱移风易俗的词儿,非遗原来这么有趣!以后有这种活动,我第一个报名!”
这场大学生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不仅让非遗文化在青春朝气里焕了新,更让移风易俗的种子借着曲艺的东风,在乡亲们心里扎了根。看来,传统与新潮的混搭,真能唱出不一样的精彩!(记者 邓沣 许璐磊)
“咦呀咦哟喂~”,茅家岭街道景苑社区里传来阵阵悠扬的道情唱腔,一场别开生面的“信州道情红色宣讲”活动在这里热闹开展。
活动现场,几位身着传统服饰的信州道情传承人手持渔鼓、简板,以节奏明快的唱腔演绎了《读一读可爱的中国》等经典红色曲目。不同于枯燥的理论宣讲,老师们将革命历史融入道情的韵律中,时而激昂高亢,时而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跟着节奏拍手互动。
信州道情的老师们用传统艺术形式,为社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在欢声笑语中浸润童心。“四个一百”文化导师下乡计划非遗导师林妍含告诉记者,“今天我们来到茅家岭这片红色的土地,唱起《读一读可爱的中国》,我心里很激动。这次活动既夯实了红色血脉,让方志敏先烈的精神永驻人心,也让非遗传承扎根红色土壤,代代相传,永葆青春活力。”
除了精彩的表演,活动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老师们现场教孩子们学唱简单的道情片段,讲解渔鼓的演奏技巧。小学生张希玥学得格外认真,她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接触道情,觉得“比课本里的故事更有意思”。“通过三位老师的演讲,我了解到了中国很多的文化历史,我会更加认真的去学习这些文化,也会当好红色文化的小小传承人”张希玥自信的说道。
据景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活动是社区“暑期红色课堂”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非遗文化与红色教育的结合,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厚植爱国情怀。接下来,社区还将邀请老党员、退役军人走进课堂,开展多元化的红色教育活动。
“社区里宣讲红色故事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红色宣讲。接下来,我们也会举办更多类似的宣讲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传承红色正能量”茅家岭街道景苑社区网格员徐如意告诉记者。(记者 崔天明 方非凡 实习生 郑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