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亦有光】十七载的公交时光印记

时间:2025-05-05 来源:信州资讯 责任编辑:信州人家网 增大字号 减小字号 打印

清晨六点二十分,赵师傅跨入车门,钥匙串发出清脆的铛啷声。那柄磨成银币大小的铜钥匙,在7路公交的点火孔里旋转了十七个春秋。平日,他习惯提前半小时熨烫工装,用染了机油渍的棉布擦拭后视镜。

首班车启程时,赵师傅的左脚掌习惯性贴上离合器——十年如一日的位置和弧度。市皮肤病医院站总候着穿碎花棉绸衫的老太太,拎着保温桶;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学生鱼贯而入,在郭门村又会鱼贯而出。大多数人每天搭坐着同一趟公交,同一地点上车、下车,但车窗外的朝阳与晚霞,每天都是新鲜模样。

江南梅雨季节里,姑娘们脱下的凉鞋能淌出水。雨刷器摇摆着刮出两个扇形区域,视线清晰起来:站台上戴眼镜男生在默背考研单词;背着书包的大学生结伴去中心广场;牵着孩童的家长下车去吃火锅。

傍晚下班时段是堵车高峰期,总让坐车的人烦闷,但这于赵师傅却是寻常。在渡口改道前,下午五点之后,从汪家园到渡口的三百米的距离至少要开12分钟。改道后,拥挤时也堵上一堵,但不超过五分钟。当车停下来时,后视镜里,整座城市的霓虹正在车窗上流淌:顽童用哈气画出圣诞树,下班的姑娘打开化妆镜,也有大妈对着手机唠家常。

天气越来越热,但假期的中午会有满载的乘客——一反工作日午后的冷清。当车子离开松山村,三分钟后便是终点站。终点站之后常常是下一次首发。赵师傅觉得自己早已习惯循环往复的生活和工作。“普通而又稳定。”他说,工作就是关注细节,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里都有末班车的终点,但做好一件事、过好普通的生活没有终点。

7路公交沿着既定轨道滑入车场,反光的站牌与并列的站台交错。当最后一个乘客拎着大箱小包下车,赵师傅的车子滑入停车位。他轻轻转动钥匙,只听见发动机发出熟悉的低鸣,像匹老马在深夜的草原上打了个温柔的响鼻。(记者 贺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