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腿脚不便却悉心照顾非亲老人 10年守护超越血缘的亲情!
在朝阳镇王村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毛梅琴,不久前荣获了“江西好人”的称号,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善良,书写着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也诠释了这个荣誉背后的深刻内涵。
毛梅琴的人生,本就历经坎坷。曾经在医院做清洁工的她,目睹过许多的人间疾苦,而命运的考验很快也悄然地降临到她自己身上。2005年,在下班途中,她突然头痛欲裂、高烧不止,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确诊为脑瘤。为了凑齐高达60万的手术费,家人四处奔波,借遍了亲朋好友。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了,但她却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行动从此不便。
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毛梅琴对这个世界失去希望,反而让她更加珍惜生命,对世间苦难有了更深的体悟。大病初愈后的她常想,自己能死里逃生已是万幸,余生便想尽己所能多帮助他人,也许这样就能给家人带去福报。2015年的一天,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她路过隔壁村一处时,被隔壁村的王奶奶叫住。眼前两位非亲非故的老人,满脸写着无助与沧桑,向她哭诉着无人照顾的艰难处境。毛梅琴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想起自己生病时的艰难,心软的她毅然决然地选择承担起照顾这两位孤寡老人的重任。这一照顾,便是十年。
照顾老人绝非易事,对于行动不便的毛梅琴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切菜时,她只能坐着,用整个手臂费力地压着菜;削皮时,她尝试用嘴咬着或者用双腿夹着菜。即便如此,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每天,无论严寒酷暑,她都要在曾家与王村之间往返,为老人送去一日三餐。有时是独自一人,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前行;有时是和丈夫一起,携手传递温暖。
有一回,毛梅琴冒雨给老人送红烧鱼。雨雾弥漫,乡间小路被雨水冲刷得泥泞不堪,她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手中的搪瓷杯飞了出去,红烧鱼洒了一地。她不顾身上的疼痛,艰难地爬起来,看着空空的杯子,满心无奈。回到家后,丈夫心疼地说:“下次天气不好,我骑车送你去。”此后,两人便一起为老人的生活忙碌着。
这些年里,老人的生活状况总是波折不断。有一次老人不慎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毛梅琴每天都在自己家精心烧好三餐,再马不停蹄地送去给老人,耐心地一口一口喂饭。老人身体底子差,三天两头生病,每次都是毛梅琴忙前忙后地照顾,寻医问药、端茶送水,片刻不敢懈怠。除了日常照料,毛梅琴还经常帮老人洗澡、洗衣服,哪怕自己行动不便,也总是把老人收拾得干干净净、舒舒服服。
老人家曾经养了一群鸭子,毛梅琴还主动揽下喂养的活儿。她每天提着装满饲料的桶,一瘸一拐地走向鸭舍。鸭子们看到她,都会欢快地围拢过来,嘎嘎叫着。她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将饲料均匀地撒在地上,嘴里轻声念叨着:“多吃点,快快长大。”那画面,满是温馨与安宁。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梅琴和两位老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他们早已成为了彼此的家人。然而,命运再次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打击,王奶奶的丈夫因病去世。得知噩耗的那一刻,毛梅琴悲痛万分,泪水夺眶而出。在灵堂前,她守了整整一夜,回忆着与老人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过往的温暖和陪伴,此刻都化作了无尽的不舍与哀伤。
2025年1月份,在镇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王奶奶入住了福海老年公寓。但毛梅琴对她的牵挂丝毫未减,她常常坐公交车,带着自己亲手做的美食去看望老人。毛梅琴知道王奶奶爱吃家乡的特色点心,便时常做些饭麸粿、麻籽粿带去。现在快清明节了,前两天她又带着新鲜出炉的清明粿去给老人吃。每次见面,王奶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在老年公寓里,王奶奶也总是向其他老人念叨着毛梅琴的好,言语之间满是想念。福海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我在这干了好些年,见过不少亲属来探望老人,可像毛梅琴这样的真不多见。不管多忙多累,她都坚持来看望王奶奶,带来老人爱吃的,陪老人聊天解闷。王奶奶每次盼她来的时候,眼睛里都闪着光,她给王奶奶的温暖,比亲人还亲!”
毛梅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与担当的真正含义。她虽然身体残疾,却拥有无比强大的内心。在命运的考验面前,她不仅没有低头,还选择了用爱去温暖他人,用一只手撑起了孤寡老人的晚年。她的故事,是这个时代最温暖的注脚,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爱与希望。(记者 邓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