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基层年】“联村法官+”成功调解首例纠纷
深夜十一点,在浓浓的夜色中,北门街道吉阳山社区却一片灯火通明,在信州区人民法院法官郑剑的调解下,龚某某家属与接受帮工方达成和解协议,这也是信州区人民法院利用“联村法官+”工作机制调处的第一起纠纷。
遇到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家门口就能找到法官。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架起司法为民的“连心桥”,正是一名“联村法官”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以来,信州区人民法院按照“基层预防调处优先、法院提供政策指引、法律指导、经验支持、诉讼服务和司法保障”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不断下沉司法资源,动员全区91名法官“走村入巷”成为联村法官,与调解员、网格员、群众代表形成“四员”联动,一同开展“联合巡诊”、诉前调解等活动,创新设立“联村法官+”机制,并促进“联村法官+”与打造“无讼村居”工作相融合,充分发挥好联动解纷机制作用,把矛盾纠纷预防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郑剑就是茅家岭街道四吉村和车头村的“联村法官”。
在龚某某家属与接受帮工方达成和解之前,面对双方矛盾,郑剑多次走访村委会和周围邻居,了解双方矛盾及各自心结。据郑剑了解,龚某某在龙潭社区提供帮工时突发不适死亡,社区网格员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郑剑及调解员第一时间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由接受帮工方支付龚某某家属补偿款27万元,并于7月11日履行完毕。
“本案案情和法律关系清晰,作出判决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郑剑感慨道。
这起纠纷的有效化解,是信州法院依托“联村法官+”机制多元化解纠纷的生动实践。今年6月底,信州区人民法院按照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联村法官+”活动的部署,组织91名干警在全区142个村(居)设立法官联络点,统筹开展纠纷排查、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
下一步,信州法院将进一步发挥好“联村法官+”机制作用,促进“联村法官+”与打造“无讼村居”工作相融合,将诉源治理、执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记者 毛蕴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