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暑期“官方”带娃 文明实践暖人心——信州区千名教师进百个文明实践站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每至假期,家长便发愁:到底应该往哪里“塞娃”?家住三江信州府的姚先生工作的公司离家较远,妻子黎女士暑假前身体动了手术需卧床休息,双方的老人上了年纪身体都不好,没法帮忙带孩子。姚先生不禁犯难:“往哪‘塞娃’呢?”
家长们的普遍担忧在文明实践所(站)得到了解决。从7月24日到8月24日,信州区委宣传部、信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联合区教体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千名教师志愿者进百个文明实践站暑期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充分发挥信州区教师志愿者的力量,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至11:30、下午2:30至5:00,家长们可以把孩子们送到文明实践所(站),极大地缓解了职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无人看管问题。
趣味课堂,“酷”学“酷”玩。钟灵社区文明实践站联合茅家岭七小开展暑期志愿服务,课程内容丰富多彩,除了作业辅导,还有绘画、音乐、自然科普、主题观影、安全教育等。炎炎夏日,极端天气频发,儿童溺水事故也进入易发、多发阶段,为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护和自救能力,七小的老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防溺水公益讲座,通过视频播放直观地向孩子们传播科学的防护理念。
8月1日上午,碧桂园信州府的汤女士将8岁的儿子送到钟灵社区文明实践站。她说,把孩子送到这里,已成为她近三周每天的“打卡项目”。“每年暑假,都会因孩子没人带发愁,有时候实在没办法,只能把孩子送到乡下爷爷奶奶那里照看。我是住在汪家园附近隶属其他社区的,从信州资讯公众号上看到社区举办的暑期课业辅导,便立马联系社区了,孩子有人看管,我们也可以安心上班了。”姚先生知晓了社区暑期辅导班,也立马把孩子送过来,“社区就在家门口,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儿童之家”,温情“港湾”。今年起,朝阳镇溪边村整合溪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打造了“儿童之家”服务站,由朝阳镇和市义警协会主办,多部门共建,并合作开设暑期公益托管班。服务站充分运用亲情连线室、心理辅导室、文体娱乐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一系列暑期主题活动。
7月3日,朝阳镇溪边村“儿童之家”暑期公益托管班正式开班,来自溪边村的23名留守儿童报名参加。教师志愿者陈丽芳老师早早赶到班上,她今天要上一堂心理绘画课。课堂上,陈老师让孩子们将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用文字或者图画写在纸上,再大声念出来。“我希望爸爸妈妈在外面上班不要太辛苦,有空多回家陪我玩玩!”“爸爸妈妈,我想要一辆两轮的自行车,我现在会骑了!”孩子们想对父母说的话,饱含着隐忍的泪水和与年龄不符的懂事,最后孩子们将自己的“微心语”叠成纸飞机一同飞向空中,传递着对父母的思念。课后,陈老师小心翼翼地把写满“微心愿”的纸飞机展开并叠好,她将每个心愿誊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同两委干部、实践站的志愿者们一起将这些“微心愿”传递给了远在他乡务工的家长们。
“心理课堂是为了消除留守儿童远离家长造成的孤寂、失落、焦虑等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让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也把孩子的爱传递给父母,实现家人间心灵的沟通。”陈丽芳说。
北门街道长塘社区以“工会+师院+幼专+社区”模式打造暑期“15分钟上学圈”,溪边村“儿童之家”的甲骨文书法课吸睛满满......在这个酷夏,信州区一百多个文明实践站近千名教师加入“官方”带娃,近万名孩子在文明实践站受益。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为职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带去了专业的暖心服务,引导和帮助他们度过了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记者 贺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