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祭月、拜月、赏月、庆丰收 中秋就是这么来的

时间:2022-09-07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信州人家网 增大字号 减小字号 打印

  远古时期的先民,白天看到太阳,夜晚看到月亮,那时没有其它照明,月亮与人的关系比现在密切得多。月亮崇拜很早就有,人类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中国讲阴阳,月亮称为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阴阳两极的代表。远古先民感到太阳、太阴支配着自己的生活,产生崇拜。中国从周朝起就有祭月的仪式,绵延不绝,现在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时候帝王祭月的场坛。祭月扩至民间,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网络中国节·中秋】祭月、拜月、赏月、庆丰收 中秋就是这么来的

月神和日神(《塑神秘谱》)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减淡,欣赏的态度逐步加强。长期的农耕社会,使中华民族对月亮自古以来就有细致的体察、诗意的感受、哲理的感悟。你看, 阳历的15号月不必圆;而华人的农历,每月十五总是月圆,正月十五元宵、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都是传统大节。太阳总是圆的,而月亮阴晴圆缺,变化不居,华人很细致地名之为:朔——望——晦;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牙儿、一钩新月、一轮满月。古时没有日历,有了也不普及,广大农民以观月象数日子: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在欣赏中人们发现“月到中秋分外明”,农历八月十五是最接近秋分点的一个满月之日,且秋高气爽,天清云淡, 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又亮,于是中秋节就选择了八月十五。

  加上这时正是秋收季节,秋收,是一年劳动的成果,是来年生活的凭靠。面对五谷丰登,瓜果满枝满架,真是,中天一轮月,秋野万里香,人的心情最好,“十二度圆皆好看,最团圆夜是中秋”。到唐代中秋节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赏圆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李白就是最杰出的明月诗人:“床前明月光”、 “举杯邀明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我寄愁心于明月”……相传连他妹妹都名叫李月圆,一个儿子小名叫明月奴,传说他自已的生命也献予捞月。近年,唐朝都城西安连年举办“祭月大典”,按照盛唐时期的祭月仪式进行,上香祭月后还有湖面赏月、巨型月饼分尝、荷灯祈福、大型歌舞《嫦娥奔月》表演等,让人感受中秋华典的传统韵味、华夏文明的魅力和风采。

  中国人亲近大自然,喜欢登高临水,合称“登临”, 引起了诸多思绪,诗情,出了很多好诗。赏月亦然,登高人近月,临水月近人。相较而言,重阳节多登高,中秋赏月多临水。古人认为“月之精生水”(《抱朴子》),水月关系至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上生明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江清月近人,月亮在水面上,好像用手可以捞到,传说李白不就是捞月而溺水吗?赏月胜景也多水边。比如西湖的平湖秋月、三潭映月。北京的卢沟桥头有乾隆的御碑“卢沟晓月”。前些年卢沟桥下水干涸了,现在已恢复了卢沟晓月的胜景。

  中国人把赏月跟欣赏大自然的山水之兴连接在一块了,倘佯于山水和清风朗月之间,这是亲近自然,调节身心,陶冶人生,与自然相通相融的很好的文化传统。“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因为爱惜花,春天起得特别早,要欣赏姹紫嫣红;因为爱月,夜里睡得很迟,依恋着碧空皓月。这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中国人的休闲。现在旅游业兴,把传统的山水之好跟赏月的雅兴结合起来,可以开展赏月专线游,可以评比赏月胜景(2014年就评选了十大赏月胜景),这是中秋非常好的活动。在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饶有诗意的佳节。

  男为阳女为阴,太阴相对地上的人是女性,月亮跟女性的关系非常密切,不是阳刚的美而是阴柔的美,被亲切地称为月姊、月姑、月娘。

  跟西方狂欢节的格调不同,中秋节的格调不是狂放火爆的,而是恬静清雅的,抒情的。传说唐明皇游月宫,见城楼门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称月宫为“广寒宫”,京剧《贵妃醉酒》里,杨贵妃自比广寒宫的嫦娥,称月亮是“冰轮”、“玉兔”。你瞧,呈现的多是“寒”、“冰”、“玉”、“清”这样的意境,我们要找回并学会欣赏中秋节这种美。2014年中秋中央电视台15(音乐)频道和书画频道都举办融汇诗、书、画、乐的“赏月雅集”,表现出这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