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个好地方-大美上饶】信州区:元宵美食吊浆粿

时间:2022-03-04 来源:学习强国-江西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信州人家网 增大字号 减小字号 打印

江西上饶人自古以来就有“闹”与“吃”元宵的传统习俗。据清·同治上饶县志记载:“上元,以粉团相饷,谓之元宵圆、衢市张灯,喧阈达曙。”短短的二十个古文,就淋漓尽致地记录了信州古人元宵互赠“粉团”(现在上饶人叫“吊浆粿”)和街市张灯结彩热闹到天亮的场景。

吊浆粿是信州百姓春节期间招待贵客的一种传统点心。而且上饶人还时兴正月初三早餐吃吊浆粿,祝愿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也祈福家人们节后出行,有如星星伴月亮,常年清亮安康。特别是在元宵节晚上,上饶人家家都要食用甜甜的吊浆粿,俗称“吃元宵”,祝福生活圆满,吉祥如意。也有人爱吃咸的吊浆粿,那就加猪油、酱油、香葱成咸品。小小的吊浆粿,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上饶人讲的吊浆粿,就是大家普遍称呼的锭浆粿、调浆粿、汤圆、元宵。

带着浓郁上饶风味的吊浆粿飘香四溢。

吊浆粿的名称来源于制作时,湿米浆盛入布袋内,悬吊在空中沥干水,故称吊浆,你说上饶人聪明不聪明!为什么又叫锭浆粿呢?因为冬天制作时,还要用大石块或用磨将湿粉压榨锭干,所以又叫锭浆粿!

2月14日,信州区东市街道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动手制作吊浆粿。

老人们教得认真,年轻人学得有模有样。

有一则关于吊浆粿的民间故事说,在美丽的灵山脚下有个王村,一条溪水环绕村中缓缓流淌。有一年,雨连续几天下个不停,溪水暴涨,在河边住的王老三一家,半夜水涨进了屋内,忙着撤退,一家人在慌乱之中都忘记了还有一袋十多斤糯米没有带出来。第二天水退后,大家才忙回去寻找那袋糯米,却发现已经被大水浸湿了。大家正在心痛之际,这时刚娶进门的新媳妇想了想,就提出干脆把糯米全部倒出来,重新洗干净,先焖几斤糯米饭吃,而后将剩下的湿糯米,叫丈夫磨成米浆,晒成干粉。三天后新媳妇的父亲听说女儿家进大水,就特地赶过来,到女儿家时已是巳时(上饶人叫半上昼),还没到吃午饭的时间。女儿心疼父亲走得又累又饿,家里又没有什么可以临时充饥的食品,就顺手抓了一把还未干透的糯米粉,兑了水,搓成一个个小团团放在锅里煮熟端给父亲吃。父亲一看这碗热气腾腾的新奇米团,问女儿这是什么?女儿说这是糯米粉粿。父亲回家后,对老嬷(老婆)说:“女儿家的糯米粉粿真好吃,你去看看是怎么做的?”不久,母亲去看过后,回来也照着方法做起来。但是她觉得光是糯米做出来的团子太黏,又掺了些籼米,改良了质量。后来,糯米粉粿从灵山传到广信府的上饶县城里,县太爷品尝后,不觉叫好,便传出话来,这糯米粉粿今后统一叫吊浆粿,老百姓谁敢不遵?从此吊浆粿就成了糯米粿的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