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梯”升幸福感 信州区52个小区圆了“上下楼自由”
“叮——”上午9点,信州区市委大院3号楼的电梯门缓缓打开,78岁的周爷爷拎着菜篮子走出来,脚步轻快。“以前买趟菜爬5楼,歇两回还喘,现在电梯一坐,轻松多喽!”这部去年加装的电梯,成了周爷爷晚年生活的“贴心伙伴”。
自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以来,信州区住建局聚焦老旧小区居民“上下楼难”的痛点,以《上饶市中心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暂行办法》为指导,建立“一协商、两调解、多方参与”机制,用细致服务打通堵点。截至2025年7月,全区受理的131台加装电梯申请全部通过审批,108台已投入使用,天骄家园、海源花苑、金银花苑等52个小区的居民,正逐步告别“爬楼时代”。
从“各执一词”到“握手言和”:解开邻里间的“心结”
“一开始我真怕挡了采光。”海源花苑1楼住户李师傅想起去年单元楼要加装电梯时,心里直犯嘀咕。让他没想到的是,信州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管局联合社区、街道成立的调解小组带着设计图上门3次,不仅测算出电梯井与窗户的采光距离,建设方还承诺采用隔音玻璃和减震装置降低影响。“我们严格按照《上饶市中心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暂行办法》执行,既要保障高层便利,也要尊重低层权益。”住建局、市管局要求电梯企业现场演示隔音测试,“运行噪音控制在标准分贝以内,比冰箱运行声还小。”
针对居民意见分歧,住建局创新“一协商、两调解、多方参与”机制:居民先自主协商,谈不拢的由社区出面调解,再难啃的“硬骨头”就请街道办组织论证会。老党员组成的“说理队”带着政策手册串门,把“高层便利”和“低层顾虑”摆上台面算清楚。在天骄家园小区,住建局同相关工作人员曾连续6次上门调解,最终通过调整电梯位置,让原本反对的4户居民松了口。如今,52个小区的加装项目里,不少曾有分歧的邻里,反而因电梯成了“好街坊”。
从“资金犯愁”到“踮脚可及”: 让电梯装得起、用得起
“38万的电梯,政府补10万,我们6楼分摊4万多,还能刷公积金。”医药公司宿舍的赵阿姨翻着缴费单,语气轻快。信州区住建局联合财政局出台分层级补贴政策:4层住宅补贴8万元,每增加一层提高1万元,8层及以上补贴12万元,补贴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分担。截至2025年7月,全区已累计发放奖补金额865万元,惠及52个小区。本地电梯企业也推出让利活动,施工队支持分期付款。“政府搭台,大家出力,这电梯就成了咱老百姓踮踮脚就能够着的幸福。”天骄家园业委会周大姐说,小区12部电梯,没一户因钱卡壳。
从“装好就行”到“用着安心”:给电梯上道“安全锁”
“电梯每月检修,有问题打这个电话,半小时准到。”现代城小区的电梯里,贴着维保师傅的联系方式和检查记录。信州区住建局、市管局要求每部电梯确定“安全管理员”,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鼓励建立“智慧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电梯运行状态,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在市委大院,电梯企业还试点为电梯加装紧急呼叫装置,确保老人独自乘梯时的安全。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改善居住条件、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更是拉动内需活力、凝聚社会力量的关键动力。如今,信州区的老旧小区里,越来越多的电梯正在运行。它们不仅缩短了上下楼的距离,更拉近了邻里的心。这“一键到家”的便利,正悄悄改写着老城区的幸福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