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区:“检”心护“未” 为爱引航
未成年人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全社会共同呵护。2020年,信州区检察院成立了“海虹”工作室,以融合性党建为引领,以多向面联动为纽带,推动未检工作提质增效。2023年,信州未检“海虹”工作室成功入选第五批“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海虹’即衔石填海、虹销雨霁的采撷,寓意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要不弃如初、慎终如始。尤其是在推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上,践行‘六联六治’,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部门联创,分级联处,推动专业矫治
5月22日,信州区检察院与信州产业园管委会举行了“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联络中心”签约授牌仪式,向上饶市宇瞳光学有限公司、江西家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上饶晶驰光电有限公司、上饶市一鸣光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授牌。这是信州区探索构建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服务有机衔接新机制的一个缩影。“构建起更具力量、韧劲和温度的未成年人观护帮教立体网络。”
信州区成立区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将政法委、公安、检察院、法院、教育、妇联等11个职能部门纳入综合治理体系。坚持分级联处,联合公安、法院等部门出台《信州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工作规定》,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划分为5个等级,细化对应14类处遇措施。明确强制送校矫治,对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可视情况未经家长签字同意决定送校矫治,消除强制送矫瓶颈制约。区检察院还联合公安、法院等单位制定《关于规范办理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专门学校教育矫治工作的意见》,成立专门指导小组,切实解决送教矫治“由谁送”“送给谁”“怎么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同时加强与教育、妇联、社区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力度,推动实现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全覆盖,探索“微检察”模式,法治副校长下沉社区,实质化履职,数字赋能,“E呼即办”,发挥检察机关监督职能,通过平台分流各职能部门办理,做到早干预、早预防。
检警联动,科技联防,实现精准施治
16岁的梁某和陆某在信州区茶圣路紫气东来苑门口,将受害人蒋某的一辆本田两轮踏板摩托车通过搭线的方式盗走。当天公安机关将二人抓获,一个月后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经检察官调查了解,二人均为未成年人,属初犯偶犯,认罪态度好,犯罪情节轻微,综合案件情况及时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他们从看守所出来时,正值入冬,穿着布鞋,没有衣物,身无分文,没有手机,联系不上家人,也没有地方食宿。员额检察官为他们采购冬天的鞋子与衣服,并及时联系到上饶市救助站,为其提供饮食住宿。同时进行情绪支持与心理疏导,结合兴趣爱好制定中长期未来规划。通过针对性的帮教,梁某和陆某提升了自我认同感,增强了自信心,规划回家后主动向家人承认错误,打算明年先学一门手艺。
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信州区将个案办理与行业治理有机结合,推动各方齐抓共管。检察院协同公安、万达社区等单位多次实地走访相关宾馆酒店,听取商户、群众意见,找准病灶,锁定犯罪根由;制发检察建议,厘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依法向管理主体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要求和强制报告制度;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前科数据库,依托全市未成年人犯罪动态预警视频实战平台,将可疑人员的人像及体态与在库前科人员实时比对,实现自动感知预警;建章立制,联合有关单位出台《信州区万达商圈旅馆业涉未成年人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定期巡查等机制,去年以来,商圈宾馆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同比下降50%。
宣教联接,多元联动,促进守法自治
近年来,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法治宣讲和预防犯罪也就成了未成年人检察的重头戏,为了将“法治进校园”工作抓出成效,区检察院变宣讲方式为“线上+线下”,通过拍摄生动、接地气的情景剧,把一个个典型案件变成一堂堂生动的普法小视频。
创建普法阵地,联合市检察院共建“海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与教体局会签《关于加强检教协作、建立校园安全防控机制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每月组织全区各学校学生进行法治实践活动,共接待师生参观1500余人次;提供“菜单式”法治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专属课程,分类分层定制法治课程;打造精品团队,建强“海虹”未检工作团队,建立法治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三位一体"格局,广泛开展法治宣传。
四年来,信州未检“海虹”工作室共提供法律援助100余次,司法救助20万余元,助力罪错未成年人帮扶教育300余次,开展心理疏导80余次,支持撤销监护人资格2件,制发检察建议及磋商函20余件,联合区公安、教育局累计开展职员工违法犯罪信息查询6600余人次,首创家庭教育指导站,开展家庭教育指导50余次,制发”督促监护令”50余份,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向纵深发展。(记者 贺驰宇)